<pytzg class="rcdkx"></pytzg>

J9旗舰厅




<pytzg class="rcdkx"></pytzg>
×
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
时间:2020-07-08 浏览量 :3281次
分享到:

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实施办法

1.2005914日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发布

2.国税发[2005]148

3.200510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利息税)征收管理 ,规范教育储蓄利息所得免征利息税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国务院关于《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实施办法》和《教育储蓄管理办法》的规定 ,特制定本办法 。

第二条  个人为其子女(或被监护人)接受非义务教育(指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全日制高中 、大中专、大学本科 、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储蓄机构开立教育储蓄专户,并享受利率优惠的存款,其所取得的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利息税) 。

第三条  开立教育储蓄的对象(即储户)为在校小学4年级(含4年级)以上学生;享受免征利息税优惠政策的对象必须是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在校学生 ,其在就读全日制高中(中专)、大专和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时 ,每个学习阶段可分别享受一次2万元教育储蓄的免税优惠。

第四条  教育储蓄采用实名制,办理开户时,须凭储户本人户口簿(户籍证明)或居民身份证到储蓄机构以储户本人的姓名开立存款账户 。

第五条  教育储蓄为一年 、三年和六年期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每份本金合计不得超过2万元;每份本金合计超过2万元或一次性趸存本金的,一律不得享受教育储蓄免税的优惠政策,其取得的利息,应征收利息税 。不按规定计付利息的教育储蓄  ,不得享受免税优惠,应按支付的利息全额征收利息税 。

第六条  教育储蓄到期前 ,储户必须持存折、户口簿(户籍证明)或身份证到所在学校开具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以下简称“证明”)。

“证明”样式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 ,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印制,由学校到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领取。“证明”一式三联(样式见附件),第一联学校留存;第二、三联由储户在支取本息时提供给储蓄机构 ;储蓄机构应将第二联留存备查,第三联在每月办理扣缴税申报时一并报送主管税务机关。

储户到所在学校开具“证明”时 ,应在“证明”中填列本人居民身份证号码;无居民身份证号码的 ,应持本人户口簿(户籍证明)复印件三份,分别附在三联“证明”之后 。

第七条  教育储蓄到期时,储户必须持存折、身份证或户口簿(户籍证明)和“证明”支取本息。储蓄机构应认真审核储户所持存折、身份证或户口簿(户籍证明)和“证明” ,对符合条件的,给予免税优惠 ,并在“证明”(第二 、三联)上加盖“已享受教育储蓄优惠”印章 ;不能提供“证明”的,均应按有关规定扣缴利息税。

第八条  储蓄机构应对教育储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以备税务机关核查。记录的内容应包括:储户姓名 、证件名称及号码 、开具“证明”的学校 、“证明”编号、存款额度、储蓄起止日期、利率、利息。

第九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设立教育储蓄利息所得免征个人所得税台账,对储户享受优惠情况进行详细登记。登记内容包括 :储户姓名、证件名称及号码、“证明”编号、开具“证明”的学校 、开户银行 、存款额度、储蓄起止日期、利率、利息。

第十条  主管税务机关应依法定期对储蓄机构的教育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免税情况开展检查。 

第十一条  从事非义务教育的学校应主动向所在地国税机关领取“证明” ,并严格按照规定填开“证明”,不得重复填开或虚开 ,对填开的“证明”必须建立备案存查制度。

对违反规定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证明” ,导致未缴 、少缴个人所得税款的学校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实施细则的规定,税务机关可以处未缴、少缴税款1倍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  对储蓄机构以教育储蓄名义进行揽储 ,没有按规定办理教育储蓄,而造成应扣未扣税款的,应按《征管法》的规定,向纳税人追缴应纳税款,并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税款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税务机关在向纳税人追缴税款时,可责成扣缴义务人从纳税人的储蓄账户上限期补扣应扣未扣的税款  。

对储户采取欺骗手段办理教育储蓄的 ,一经发现 ,应对其征收利息税,并按《征管法》的规定予以处理 。

第十三条  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各分行 、教育厅(局)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5101日起施行。

附件:(略)




<pytzg class="rcdkx"></pytzg>
XML地图